Lanz's Weblog

Walking... Thinking... Dreaming...

本文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,谢谢。


2000年的时候,在网上看一些介绍大陆中小企业的文章,总是会提及“家族管理”这四个字,似乎这些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种种不良之处,都能在这四个字中扯出缘由。早就想写写自己所闻所见的经理人们,但懒人嘛——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拖延理由...

本想先google一下什么是“职业经理人”,但强如google,也会有让人失望的时候,搜还给我的,只是一篇《中国职业经理人生态报告》,字里行间所充斥着的,还是那已经被传唱了许久的调调。唉,看来只能闭门造车了。

在我看来,所有不拥有资本(股权)而在企业中行使管理职能的职员,都可以称为“职业经理人”。内地或许是少有做到总裁、CEO级别的职业经理人,但职业经理人并不少。以我浅薄的阅历来看,他们更多的是以“主管会计”的身份生存。
有人对我说过:“财务是企业的心脏”,那些最常出现在各种戏谑语句里的“农民企业家”、“乡镇企业家”们自然也知道“管钱”是重中之重,财务系统中,更是布满亲信,“小舅子的嫂子的哥哥”这种句型里,“的”字超过3个,基本就被排除在外了,但“主管会计”一职,却以“外人”担当者为多。
我不否认,这里或多或少的掺杂着平衡家族里各个派系利益的因素,但更多的,是这个职位本身的要求已经刷掉了大多数的“血缘管理者”。一个合格的“主管会计”,不但要有高超的“做”账本领,还要有过硬的社会关系——特别是和税务部门的关系。正是这种专业人才的高要求,才使得一大批并无资本背景的人,在那些关系错综复杂的本土中小企业里担任如此要职,甚至出现了一些“兼职”的主管会计,他们身为某企业的主管会计、财务总监,但周末或是月底时,还给其他企业(有时甚至是同行企业)“做做账”。这些人,或许一辈子也没有听说过“职业经理人”这个词,但他们才真正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。
把一直盯着沿海城市的目光往内地移一点,就不难发现,中国的职业经理人,一直都在资本的夹缝里挣扎,生存,成长。
规范中国的商业行为,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,并不能指望“老总培训班”这样的东西,更加需要的是正视,并接纳这些主管会计们,提高他们的商业道德和管理水平。
(值中国经济总量赶超德国之时,看看那些卷着裤脚,鞋子上还带着泥巴的内地企业。)

0 评论

Post a Comment